人生征程,与信同行 | 信工开展资助诚信教育主题活动

作者:时间:2022-06-20 浏览:72

为宣传和普及征信知识,加强受资助学生的诚信教育、感恩励志教育,提高学生的风险意识,引导学生珍爱信用,理性消费,增强当代大学生的使命意识和责任担当。同时为推动全院所有学生的金融知识普及,加强防诈骗教育以及对国家助学贷款等相关政策的了解。满18岁请按此地址2开展资助诚信教育主题活动。

征信,意思是依法采集、整理、保存、加工自然人、法人及其他组织的信用信息,并对外提供信用报告、信用评估、信用信息咨询等服务,帮助客户判断、控制信用风险,进行信用管理的活动。征信记录了个人过去的信用行为,这些行为体现于个人信用报告中,将影响个人未来的经济活动。而国家助学贷款就是由政府主导,金融机构向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的信用助学贷款,贷款学生在校期间的国家助学贷款利息全部由财政支付,毕业后的利息由借款人全额支付。一旦没有按时还款,征信有了黑点,将会影响未来的方方面面,例如:不能出国、不能贷款买房、不能座高铁、工作单位拒绝录用等等。为此,大学生应该维护好个人征信记录,杜绝一切违法信贷行为。

在做好个人诚信的同时,也要预防外界的“魔爪”,随着网络的高速发展,大学生被网络诈骗的案例屡见不鲜。网络诈骗花样层出不穷,充分利用网络的漏洞与人性的弱点,对大学生进行轮番轰炸。为此,防范网络诈骗应该做好以下两个方面:

1.预防为主

对涉及钱财的万事都应多一分谨慎、怀疑,从心理上筑起高墙,杜绝侥幸心理、贪小便宜的想法;从思想上强化防骗意识,手机验证码不转发,个人信息不公开,陌生链接不点击,非官方渠道多方验证。

2.沉着冷静

大学生遇到涉及人身财产安全的突发事件时,一定要沉着冷静。不法分子利用突发事件“快”、“准”、“急”的特点,让受害人感到慌张,来不及冷静思考而做出不理性的决定。

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,是做人之本,立德之源,是大学生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。作为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,大学生应该以信立人,履约践诺,严格遵守执行学校关于交纳学费、住宿费等费用的有关规定;不谎报家庭经济情况,不恶意拖欠学杂费;在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和各项资助过程中,如实填写申请资料,不弄虚作假,不编造和提供虚假的证明材料骗取国家助学贷款和各类奖助学金,毕业后如期偿还国家助学贷款。受国家助学贷款资助的学生要心怀感恩,努力学习,通过争取奖学金来缓解经济状况,并在这个过程中,提升个人的专业技能,高质量完成学业,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,不负期望,回馈祖国。

打印: